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如何學會與同學交往

交往是人類特有的需求,通過交往有利於生活和心理的健康。如果交往被剝奪,會使兒童失去安全感,產生抑鬱、冷漠、敵意,從而影響兒童情緒及整個身心的發展。當兒童進入學校成為班級的一員後,便擺脫父母的「縱向」依附關係,「橫向」與同學建立起黑板關係。讓小學生學習社會交際,培養交往能力是班級體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但是,並非所有小孩都懂得如何跟同學交往的。從學生交往的現狀中我們瞭解到,學生中間形成交往關係的,有的是因為座位相近,有的是因為性格相同,有的是因為學習刻苦,成績均好,而交往失敗的學生則常常是欺負別人或成績不良或性格內向等原因造成的。到底,小學生如何能夠於同學和睦相處,形成良好的交往關係呢?

    一、讓學生學習一定的禮儀
    人與人的交往離不開禮儀,禮儀是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表現形式,進而言之,禮儀其實就是交往藝術,就是待人接物之道。小學是行為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及早讓小學生學習一定的禮儀知識,有利於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學會禮貌用語,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其次文雅的談吐必須與得體的舉止相匹配。因此,在教學生使用禮貌用語的同時,還應培養其得體的舉止。讓學生知道與人交往時應遵守的一些禮儀有:站立時挺胸收腹、雙肩平放不搖晃,兩臂下垂不揣兜,腿部不顫動;與人談話時,不挖鼻孔、摳耳朵、剔牙齒、搔癢癢、脫鞋襪;不亂翻人家的課桌抽屜和書包、用具,動用他人的物品,必須先經他人的允許,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講話,妨礙別人時要道歉。在公共場合咳嗽和打噴嚏、吐痰需要用手絹或衛生紙掩住口鼻,不能衝著別人。為了培養學生形成文明禮貌的言談舉止,老師要給學生做出榜樣,在上述方面給孩子以示範。讓學生從小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要受到社會禮儀規範的約束,從而自覺地遵守社會規範的要求。

    二、讓學生學會自我控制
    現在的小學生中不少人存在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就是和人交往時易怒、霸道、喜好對抗。究其根源,這與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有關,他們在家庭中處於核心地位,不論從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各個家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有求必應的弊端,漸漸的助長了孩子們的以自我為中心及獨佔霸道的心理,所以他們和同學交往時如果要求不能得到滿足,或者遇到矛盾和衝突時,往往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暴跳如雷甚至大打出手,所以要有意識的讓學生認識到他不是任何人的核心,沒有人會無原則、無條件地隨時為他服務。一個人不可能完全消滅自己的不良情緒,關鍵是在激動或憤怒時,能如何有效的轉移並調整到最佳狀態。為了培養學生學會自我控制,平時我們可以多訓練學生的自我解嘲能力,讓其認識到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擺脫情緒不良的處境,此外,深呼吸、講笑話、大笑轉移情緒或生氣時,馬上進入沉默狀態等方法,也可以較好的幫助我們控制情緒。

    人是生活在群體的社會中,不懂得與人交往,不會與人共處,將把人推向孤獨的極至。跨世紀的人才必須學會交往,懂得共處。這是新時代的要求,也是生存、發展的必然條件。培養小學生的交往能力將成為班集體建設中的重要課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