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寶寶唱著童謠學英語

虎子小時候,不是那種很容易入睡的孩子,睡覺前他必須得聽兒歌、童謠、唐詩等一切有節奏有韻律的東西,於是我這個當媽的就很辛苦,得一首一首地把自己知道的那點兒朗朗上口的唐詩兒歌翻來覆去地念個遍,直到他睡著為止。有時我都昏昏欲睡了,可虎子的精神頭還大得很,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拉著你的手說:「嗯!」那意思是還要聽,而且還不能總聽重複的,害得我整天翻《唐詩三百首》《幼兒歌謠》等,只恨自己記得住的童謠詩歌太少!

  現在一想,這大概就是我給他的最原始、最樸素的語言和音樂教育吧,知道了奧爾夫教學法後,覺得自己的這種做法還是滿符合奧爾夫教育的思想的,因為,奧爾夫就強調一切從兒童出發,選擇最符合兒童天性的民歌、童謠、諺語等教學素材於兒童音樂教學中。

  事實上,童謠和詩歌,作為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運用在語言和音樂教育上的歷史已經很久,不論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兒童的最初啟蒙大多是從童謠、兒歌等開始的。因為通常兒歌童謠短小精悍,有歡快的節奏或旋律, 歌詞壓韻,朗朗上口,學習的環境也很輕鬆,小孩子們和媽媽一起快樂地興致勃勃地唱著歌,不知不覺地就學習了語言和常識,更為奇妙的是,由此獲得的知識更豐富,也更不易忘記。另外,很多流傳很久的童謠還能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虎子大了,不滿足於唱那些他很熟悉的中文童謠了,媽媽也覺得是讓他開始接觸英語的時候了。以前媽媽總想讓他把母語發展好了再學英語,所以沒有刻意地教他英文,但發現他對語言學習很感興趣。媽媽瞭解了奧爾夫教學法,又到當當媽那兒「取了經」,當當媽把我這個「徒弟」領進門,我就開始認真修行了,我發現用童謠的形式教孩子英語很有效,真的是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於是就熱衷於搜集各式各樣的英文兒歌,真是「不看不知道,兒歌真奇妙」,我這個媽媽經過「現學現賣」,細心琢磨,也開始操練起來。

  先是從虎子比較熟悉的曲子開始。比如「兩隻老虎」這首兒歌,虎子早就唱得很好了,那就在他早上起床時給他放一首「Are you sleeping」吧,曲調和兩隻老虎一樣,虎子很快就會了,於是每天早上他一睜眼,就開始唱「Are you sleeping, are you sleeping, Brother John, Brother John, 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 ding ding dong」,有時還把「Brother John」改成」My mommy」,我回唱的時候就換成他的名字,很有意思的。

  在送他去幼兒園的路上,我們倆也樂此不疲地玩一些騎馬的遊戲,比如:This is the way the ladies ride,一邊玩一邊就能感受女士、男士還有小BABY騎馬的不同節奏;再比如」Horsy housy carry me」,當一說到」Horsy horsy drop me!」時小虎子就主動地蹲在地上以表示「drop」,高興得哈哈大笑,惹得周圍的人都看我們。

  在坐汽車的時候也是唱歌謠的良好時機。我會和虎子玩「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一邊唱一邊指身體上的不同部位,小虎子現在英語說得最「遛」的就是身體上的部位,這首歌就幫了不少忙。他還愛唱與這首歌曲調相同的「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邊用小手搭成小橋邊唱,樣子很可愛呢。

  英文兒歌之所以受小孩子的喜愛,除了因為這些兒歌曲調簡單易記節奏感強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內容和小孩子的每日生活或他們所喜歡的事物息息相關。比如有涉及各種動物的,像小鴨子、大象、小老鼠、小羊羔等,各種交通工具,比如FIRE TRUCK,AEROPLANE,TRICYCLE,TRAIN等等,小虎子最喜歡的就是「Here comes the train」(火車快飛),這首歌也有中文版,我們常常是一會兒中文一會兒英文,自己跑來跑去假裝是火車,嘴裡還「嗚,轟隆轟隆」地學火車的聲音,一會兒聲音大了表示火車近了,一會就漸漸地小了表示火車開走了,常常是玩得累了才停止。很多英文兒歌還需要配上很多動作,比如」Come on and join into the game」,「If you are happy」,「Fly, don』t bother me」等,這就讓孩子邊遊戲邊親身體驗不同形式的動作,感受不同的韻律,這樣孩子會有大量的視覺、聽覺和觸覺的感受。

  有了英文童謠,我家虎子很容易且愉快地接受了與他母語完全不同的語言,有了一定的語感,他現在常常見到什麼他不會用英語說的東西就問我:「媽媽,這個英語怎麼說啊?」說明他知道,除了他每天講的漢語外,還有一種叫做「英語」的語言,讓他能通過這個語言,更好地看世界,瞭解世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