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軟件大王與他的山村母親

您打開電腦準備打字時,第一眼看到的往往就是屏幕上閃爍的WPS(中文文字處理系統)圖標。您知道它的發明人-中國軟件大王裘伯君與他的山村母親的故事嗎?

    艱難度日 供子讀書

    1964年11月20日,裘伯君出生在浙東天姥山區一個偏僻、貧瘠的小山村-西山等。與一代代在貧困中煎熬的祖輩一樣,小伯君在貧困中一天天長大。飽受饑寒的母親蔡德欽雖然沒有文化,但卻固執地相信文化知識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她見小伯君聰明伶俐,發誓無論日子多麼艱難,也要送他去讀書。於是,不滿7歲的小伯君就在許多孩子羨慕的目光下背起書包上學了。 為了替小伯君積攢學雜費,蔡德欽在昏暗的燈光下紡線織布;在烈日炎炎下拔草養兔;日子窘迫,家裡連鍋都揭不開時,她讓伯君的弟妹去挖野菜;最困難的時候,她甚至還到縣城討過飯。

    12歲那年,裘伯君不負所望,以第一名的成績升入中學。但鄉中設在離家4公里外的秦巖村,要翻山涉水,每天還要自帶中飯。路遠不怕,但每天的飯卻讓蔡德欽犯了難。為了不讓小伯君挨餓,蔡德欽想出個辦法:每天天不亮,她趁全家人還未起床,就開始熬粥,把米在鍋裡煮一會兒,等米稍化開時,從鍋裡撈起幹的米飯,盛到伯君的飯盒裡,讓他帶去當中飯,然後往鍋裡放些馬鈴薯繼續煮,全家人當早飯吃。

    一次,裘伯君的大弟長君起得特別早,看見蔡德欽正往伯君的飯盒裡盛米飯,就埋怨母親:讓大哥天天吃乾飯,我們每餐喝粥湯。蔡德欽連忙拿起幾個煮熟的馬鈴薯塞在長君的口袋裡,叫他不要叫嚷,以免弟妹們聽見了難受。 後來,蔡德欽把伯君的幾個弟妹都喚到跟前,講明了自己的打算。二弟長君發誓說:」阿媽,我一定聽你的話,拔草不偷懶!」三弟錫君說:」妹妹年紀小,我會多做些的。」窮人家裡出孝子,蔡德欽多日滿佈愁雲的臉綻開了笑容。伯君知道家裡供他讀書很不容易,更加努力拚搏。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0年裘伯君考上了國防科技大學信息系統工程專業,從此與電腦結下了不解之緣。 名人,在未出名之前,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隻身闖蕩獨領風騷 坐落於長沙的國防科技大學在我國計算機領域獨領風騷。步入大學的裘伯君很快迷上了電腦,他如饑似渴地學習,時時有創造的衝動。大學三年級時,他牛刀初試,為學校圖書館開發了圖書管理系統軟件,獲得成功。他寫信回家報告這一好消息,家人回信鼓勵他繼續努力,品嚐到成功喜悅的裘伯君對電腦更加癡迷了。

    畢業後,裘伯君分配到河北省徐水縣儀器廠做統計工作,但那時的他早已立志於電腦軟件開發。兩年後,年輕的他放棄了戶口、工資和人事關係,帶著自己花了九天九夜研製出來的、以家鄉西山等村村名命名的」西山高級文字打印系統」隻身赴京。某公司視西山軟件為至寶,馬上出價2000元買下,並誠邀裘伯君加盟。裘伯君不滿足於自己取得的成績,有意開發文字處理系統WPS。幸運之神又一次惠顧了他:香港金山電腦公司總裁張旋龍慧眼識珠,看中了他的才華,三顧茅廬將他請到了珠海。 裘伯君憑著一台386電腦,單槍匹馬地投入了WPS的開發。

    青少年時代的苦難培育了裘伯君堅毅不屈的性格,他廢寢忘食地工作,困了就趴一會,餓了就吃方便麵,像一台超負荷的機器般日夜不停地工作。一年中他三次因肝病不得不住進醫院,但即使在生病住院的日子裡,他也強烈要求醫院允許他把電腦搬到病房裡接著干。 1989年上半年,WPS1.0終於面世了。幾乎在一夜之間,WPS成了電腦的代名詞。之後,幾經改進,WPS的軟件銷售排行榜上穩居前列。」首都青年科技企業家之星」、」廣東省傑出青年」……各種榮譽紛至沓來。裘伯君一舉成名了!那一年,他才25歲。

    天之驕子 反哺情深

    成名後的裘伯君依然是個孝子,他念念不忘養育了他的父母。參加工作後,不管收入多少,他每月都給遠在山村的父母寄錢,並捎去自己的問候。1995年,裘伯君正在為開發新軟件殫精竭慮時,一個不幸的消息從家鄉傳來:父親患胃癌住院了。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在他頭頂炸響,他匆匆安排好工作,火速趕回老家。 裘伯君趕到醫院,見到面容憔悴的父親和病床前一臉焦急的母親,他一把攥住父親的手久久說不出話來。父母親勞累了一生,還沒來得及把他們接到身邊享享清福啊!裘伯君決定把父親轉到大城市醫院做手術,可醫生告訴他,老人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宜遠行。裘伯君只好徵得母親的同意,忐忑不安地在」手術通知書」上簽了字。 手術中,醫生發現父親的癌細胞已擴散,守候在門外的裘伯君知道後心情異常沉重。

    父親出院後,為了最大程度地延長父親的生命,裘伯君將父親接到珠海進行化療。他自己恪守孝道,妻子李娜也跑前跑後忙個不停,每天都精心燒好飯菜送到醫院給父親吃,照顧得無微不至。

    經過一段時間化療,父親的病情漸漸穩定了。老人牽掛著家鄉,急著要回去,小兩口只好遵從父親的意願。誰知父親回去不久病情又惡化了,醫生再三暗示其惡化程度已不可逆轉,但裘伯君仍竭力主張找大醫院、名醫生,無論花多大代價也不放棄。家人相信千里之外的唐山有一位氣功師能妙手回春,父親也想去唐山,裘伯君明知道氣功大師根本」沒戲」,但還是送父親去了。途經北京時,他和母親一起攙扶著父親遊覽了仰慕已久的天安門。

    在伯君夫婦精心的照料下,父親心滿意足地度過了最後的日子。父親去世後,伯君夫婦把母親接到珠海,讓她在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中安享晚年。 今天的裘伯君已是天之驕子,但他仍保持著一顆平常心,既不諱言寒門出身、少年貧困,也從不擺老總架子。他忘不了青少年時代的苦難生活,忘不了老家山村的山水,每年清明節,他總要與母親一起回家看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