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讓孩子在遊戲中創造性地學習

讓孩子在遊戲中創造性地學習

——美國科技教育專家米歇爾談「終身幼兒園」理念

    「現在學生在學校裡學的知識對迎接將來的挑戰遠遠不夠用,當前的教育系統和培養創新人才之間還有距離,未能跟上時代的變化。」米歇爾說,「我們需要給孩子一套東西,讓他們自己創造。在創造中他們會學習很多東西,而且掌握得會很清楚和牢固。」1月15日,由北京市東城區教委主辦的科技教育培訓活動在北京第65中學舉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著名科技教育專家米歇爾向與會的數百位科學課教師,介紹了他們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最新經驗。
    米歇爾的老師是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學生,這種傳承使他特別重視研究兒童是如何學習的。米歇爾認為,當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教育還是以前的模式,僅僅關注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忽視了教育最重要的任務:面對挑戰能夠想辦法解決問題。
    在活動現場,米歇爾拿了一隻玩具貓給大家演示。他把手放在貓前面,貓就開始「喵喵」地叫起來。這只玩具貓是一個學生做的,他在這只玩具貓裡面設置了光感裝置,手放在前面時,擋住了光源,貓就叫起來。這裡面有一個簡單的邏輯程序。學生通過設計這只玩具貓,就學會了一個簡單的編程。
    記者注意到,這只玩具貓和商場裡出售的一般電子玩具不同。現在市場上的一些電子玩具碰一下也會叫,但都是廠商事先設計好的,孩子只是和它進行最簡單的互動,並沒有參與創造。「學習最重要的是創造,而不是最後的互動,所以在一般的玩具身上,孩子學不到什麼知識。」米歇爾說,香港一個參加他們活動的小女孩,自己設計製作了一隻會變色的鞋子,她可以通過不同頻率的動作得到她想要的顏色。在製作這個鞋子的過程中,她學習了很多數學、工程、控制方面的知識。
    那麼,如何培養學生適應將來挑戰的能力?米歇爾從研究幼兒園的孩子如何學習上得到了很多靈感。他發現幼兒園的孩子在不停地創造,不停地學習。他認為,真正的創新思維要經過以下過程:第一步是想像在頭腦裡形成某個形象,比如一個醫院;第二步是創造,用積木把頭腦中的醫院搭建起來;第三步,搭建完以後是玩耍,在玩的過程中測試所做的東西;第四步是和夥伴分享,一個孩子搭建的是醫院,另一個孩子搭建的是郵局,他們可以互相分享;第五步,分享完以後是反思:為什麼我的樓房搭建得不夠牢固?我應該採取什麼方法改進,使之更牢固。反思之後再開始新一輪的想像、創造、玩耍、分享……孩子們在不停地創造,每循環一次,他們就會做得更好。
    米歇爾認為,理想的教育就應該是這樣不停地創造和學習的「終身幼兒園」。然而,現在的中小學無法做到這一點,幼兒園的孩子可以通過類似搭積木這樣的活動進行創造性的學習,而中小學沒有提供這樣的東西,可以讓學生進行這種創造性的學習。米歇爾指出,現在日益發達的電腦技術是一個非常好的平台,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學生進入一個學習如何創新的環境。
    為此,米歇爾在麻省理工學院成立了一個多媒體研究院,開發了一套軟件,讓孩子們學習用程序「搭積木」。比如,一個遊戲是在電腦屏幕上,左邊是一些模塊,有動作模塊、聲音模塊、循環模塊等,右邊是一隻貓,孩子通過點擊不同的模塊或將不同的模塊組合在一起,可以使右邊的貓或前進,或後退,或一邊前進一邊發出叫聲,或者可以讓它一邊叫一邊跳,等等。這種組合模塊就像搭積木一樣,無論多小的孩子,都可以從中學到簡單的編程。
    還有「大魚吃小魚」的遊戲,讓學生領會了變量的數學思想。孩子通過鼠標操縱大魚吃小魚,每吃一條小魚就可以點擊模塊,為自己加1分,孩子特別興奮。通過這種形式,他們學習了如何把一個變量引入程序。這個遊戲使學生對變量這一重要的數學思想獲得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通過在電腦上進行虛擬實驗,讓學生進入這樣一種創造性學習的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動手動腦,而且把課堂延伸到了課外,使學生在校外也可以參與這方面的學習。目前,美國、歐洲、新加坡、香港等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參加了這方面的活動。目前,美國、歐洲、新加坡、香港等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參加了這方面的活動,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學校也和他們合作開展了相關的科技教育活動。
    米歇爾說,他們的實驗不是單純為了讓學生學習技術而開設的,而是讓學生進入一個創造學習的過程——「重要的是為孩子提供了一種方法,讓他們學習如何在虛擬世界裡學習,讓孩子的遊戲不僅僅是一種遊戲,同時也是一種創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