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暹粒-吳哥窟歷史文化

吳哥古跡群為古高棉王國的都城,興盛於在9世紀到15世紀。這是一座規模宏大、生活富庶的城池,可能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作為一個宗教國家,城中最雄偉的建築無疑是數不盡的寺廟,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吳哥古跡大部分都屬於此類。

    興起
    在公元9世紀之前,柬埔寨地區居於爪哇國的統治之下。公元9世紀初,高棉國王闍耶跋摩二世統一了柬埔寨地區,自封為「神王」,這一政教合一的傳統延續了近千年,西哈努克國王是柬埔寨最後一位「神王」。
    闍耶跋摩二世先將都城建於荔枝山,後來又遷到洞裡薩湖北邊,也就是現今的羅洛士群一帶。闍耶跋摩二世是一位虔誠的婆羅門教徒,他的信仰自然影響了整個高棉王國。
    9世紀中後期,因陀羅跋摩一世即位後,建造了當地第一座寺廟——神牛寺,以寺前臥有神牛得名。稍後建造的巴公寺供奉濕婆神,是當時高棉的國寺,也是當地第一座山型寺廟。
    公元9世紀末,耶輸跋摩一世國王開始全力建設新首都耶輸陀羅補羅,亦即現今的通王城。他下令建造規模空前的水利工程東池,並在巴肯山上建造新的國寺巴肯寺。
    967年羅貞陀羅跋摩二世的一位朝臣在吳哥東北方興建了女王宮,用以供奉濕婆神。女王宮以稀有的紅色砂岩雕刻精緻浮雕,被認為是吳哥雕刻藝術最高水平作品。
    此後的一百年間是吳哥寺廟建築的高峰時期,其代表是11世紀中期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建造的國寺巴方寺,同樣的敬獻給濕婆神。此時東池已經逐漸乾涸,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在都城西側開挖西池以替代。
    1113年至1150年間,蘇耶跋摩二世建造了吳哥地區最重要、也是最宏偉的寺廟:吳哥寺。這座寺廟座東面西,四周以壕溝模擬鹹海,高峻的三層平台模擬須彌山,牆面上雕刻著神話故事與蘇耶跋摩二世的生活場景。它是高棉古典藝術的代表作。

    鼎盛
    蘇耶跋摩二世去逝後,吳哥王國內亂外敵,戰火不斷,都城遭到很大的破壞。闍耶跋摩七世驅逐占城人,1181年登基為王。他在位的三十餘年間,吳哥王國達到極盛時期。他重建了通王城,修建了高大堅固的城牆和寬闊的護城河。城中的巴戎寺是吳哥古跡的另一傑出代表,以闍耶跋摩七世面容為藍本來雕刻的四面佛即所謂「高棉的微笑」。寺廟牆上的浮雕展示了大量普通市民生活場景,這是與吳哥寺浮雕的顯著不同。更重要的是,因為闍耶跋摩七世篤信佛教,高棉王國的信仰從此轉變,兩種宗教信仰融合與交替的過程如同年輪一樣在寺廟的建築上被記錄下來。如塔布蘢寺、塔遜等。

    衰落
    中國元代人周達觀於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前往真臘(即高棉,當時高棉在位的是因陀羅跋摩三世王),返國後以遊記形式創作了《真臘風土記》。文中記錄了當時吳哥的城池建築及市民生活,事無鉅細,描述如見。特別是國王出行時儀仗輝煌、前呼後擁的奢華景象,令人對王國的強盛印象深刻。但事實上,此時的高棉王國已經開始衰落。水利設施年久失修,水患頻繁,稻米歉收,王權削弱,國力已經大不如前。1431年,高棉在與暹羅的戰爭中失敗,陷落軍隊佔領並摧毀了吳哥地區,王室被迫遷都金邊。這一地區除吳哥寺外完全廢棄。

    重見天日
    1860年1月,法國人亨利·穆奧在森林中發現吳哥遺跡,引起世界關注。世界各地的學者紛紛慕名而來,當然其中也不乏搶盜文物的冒險家。吳哥古跡在被重新發現後面臨又一次的浩劫。柬埔寨王國獨立後,雖然持續對古跡進行維護,但時局動亂,破壞和盜竊不絕。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將吳哥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的修繕團隊開始進駐吳哥窟進行大規模的保護與修復,至今仍在繼續。
返回列表